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2016/11/07平日敘心會




關於11/7平日敘心會呼應假日課程的主題,想帶大家一起思考星兒的未來。

這個主題在八年前,就在台北張正芬教授帶的種子培訓班思考過,那時我的孩子才八歲。

也是因為那時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才更穩固了我在心目中有個"孩子的未來"的圖像,在做任何療育、安排課程上,有比較篤定的方向,而不掉進"人云亦云""追求名師""手足無措"的洞裡,唯有家長穩了,孩子才會穩定。

在那同時,也認識了幾位家長,課程結束之後,我們分別又在各個不同的課程中,甚至日後的BABY HOME,FB中相遇,成了好友,從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了可以互相分享教養經驗、新知、甚至生活上的大小事的對象,不見得常常見面,但彼此都在默默關心的對方,這種有人可以互相支持的感覺真好,也讓自己日後再遇到困難時,有可以尋求協助的對象。


這次平日敘心會,會帶大家思考這個問題:
家長是陪孩子最長時間的人,可以是孩子最好的治療師,也可以不是,怎樣才是最好,相信沒有任何人可以給個最佳答案,因為答案在自己的心中。
也希望提供這個機會,讓大家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理念相同"的朋友。
ps.現場並沒有托育服務喔!
活動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193a200580ddfb238d7c

以上是我個人的發想,今年只有我自己"做主",但敘心會是大家的園地,明年度的主題,希望更多願意付出的家長一起來思考,無論現在您的孩子幾歲,如果您曾徬徨過,別怕 ! 您所擔心的問題,也就是別人會想到的,甚至經歷過的,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運動會





去年兒子Ray進了高中,
在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也在尋找自己的定位,
功課比不上從各校而來的佼佼者,
那就想辦法在其他地方表現。

上學期的第一次段考結束後緊接著而來的就是校慶運動會,
去年,讓他發現游泳比賽是他可以表現的地方,
相較其他人,學了多年的游泳是他的強項,
本以為這下可以穩拿第一名了,
沒想到同屆的另一班也出現一位游泳高手,
硬是破了大會紀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原以為穩拿第一的兒子,
遇到這個他口中的怪物,就成了第二名,
而且他也認知道:這三年他是永遠的第二。


今年,Ray
在運動會前因練球不慎拉傷了背,兩周了還未復原,所以他退出了游泳的個人競賽,只留下團體賽和個人長跑項目。
昨天的運動會結束後,媽媽很雞婆的一直問班上的比賽結果,才知道,他今年不參加個人獨泳原來是跟那位永遠的第一名說好了:今年兩個人都不參加自由式(兒子的拿手項目),要把機會讓給別人。
我很驚訝他的謙讓,按理說,永遠的第一名不參加,他就有機會拿一次第一名,但他卻選擇不要這個得名的機會,而且還可以跟他眼中永遠的競爭對手成為好友。


雖然背傷,Ray還是接下了個人長跑1500公尺和游泳接力賽,而且擔當第一和第四棒的大任,他說因為只要我出馬那項游泳比賽就一定會得名,真的是充滿自信的驕傲啊~
然後接著說:班上同學很奇怪,只要我比完一項他們就很擔心的一直問我的背有沒有關係? 會不會痛? 幾乎全班都這樣耶。

我告訴他:這就是班上同學對你的關心,除去比賽得名之外,他們更在意的是你這位同學的身體狀況。


以往每逢這種班級盛事,媽媽我都會把握機會進校進班陪孩子,準備飲料水果甚至是園遊會要賣的物品,幫忙導師打點好同學,當然是為了孩子連起友誼網是重點。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這種機會也逐漸減少,到國高中幾乎是0,頂多也只能送個運動飲料、參加完趣味競賽就離開,今年Ray說不要我參加,媽媽我也只能放下,跟導師說抱歉,但孩子原來自己已經漸漸能掌握自己的節奏加入團體,幫忙編班上的開場舞蹈、協助佈置教室、設計班服、自己不能參賽也幫忙指導班上參賽同學游泳姿勢、陪他們練習........。

當導師告訴我這些時,我真是感動到要流淚,原來放下擔心,等待也會有甜美的果實。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2016/09/24假日敘心活動:危機處理的第一步--拆彈工具箱
















在台北特教領育服務多年的喵老師要來台中講課了,
他本身透過正向行為支持的方式,協助許多家長處理孩子情緒的問題,
了解孩子的立即前事,來提供適當的處理辦法,
成功的協助家長解決許多孩子的情緒問題。

本次將與我們討論:
當孩子出現叫囂、違抗、攻擊,甚至是破壞行為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鼓勵大家一同參與喔!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2016/09/05平日敘心會,家長教養分享






















久違半年多,敘心會活動終於又開始了~

這次選擇在Swing Taiwan 藝文空間舉辦`,場地主人很貼心的為我們準備了冷熱飲料,
再加上溫馨的場地和燈光,讓與會的人心裡多了溫暖。


很感謝心內畫俱樂部的小明老師願意陪伴我們一同成長,
所以在聚會中放進藝術的體驗活動。

一開始大家都很害怕下筆錯誤,遲遲不敢動手,
但老師說:"你畫的都是對的",
這句話就像一把鑰匙一樣解開了大家心中的遲疑。
老師帶領大家畫一幅非常憤怒的畫,
憤怒的山、樹、房子、魚、河流、雲...........,
這些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成了憤怒的主角,

就在盡情的揮灑(發洩)之後,
要再把極度憤怒的事物轉變為溫柔的一幅畫,







一拿起筆就在想"如果畫不好~""該怎麼畫才好?"的壓力,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
自離開學校後就再也沒有舉起畫筆的勇氣了。
因為自覺畫不好,在畫之前已經在心裡為自己打了分數"我應該畫不好吧....",

這像極了我們的孩子,
在做一件事之前如果沒有把握或沒有心理準備,
就會因未知的結果極度焦慮,
甚至連踏出一步的勇氣也沒有,
因為心裡的害怕時再太大了。




接下來藉由畫,我們一起分享探討情緒:
生氣時的表現各有不同,
有人只是臭臉,
有人會破口大罵,
摔東西甩門,
一直碎念,
冷戰...............

最後發現:啊~原來孩子表達憤怒的方式竟與自己的極為相似,
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自己的模樣;
也有一直不清楚自己生氣時是什麼樣子的人,
才發現原來自己也看不清孩子的情緒。


生氣無妨,但在生氣過後,就要"收拾善後",
因發洩情緒而破壞的物品、搞砸的事情和撕破臉的人際關係,
是不是也要學習試著修補?
像老師帶領大家把剛剛所畫的憤怒事物修改成溫柔的樣貌一樣,破壞的越大,修復的難度就越大。


體悟:
要破壞很容易,要修復很花時間又很困難,而且還不一定能夠修復得好,所以,氣不要亂發~即使要發洩,也盡量找一種安全、破壞力小的方式`,以免善後要花很大的力氣

P.S.感謝花媽卓惠珠特地從板橋趕來參與我們的聚會,給我們很大的支持與鼓勵,也為現場的家長解答很多疑問。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身障兒童游泳運動營

暑假快到了,

相信很多父母正在為孩子要參加的夏令營傷腦筋。

今年(2016)教育部體育署針對身障兒童開辦了長期的運動營,

這是在台中市主辦的,

相信在全國各地也都會有。

活動介紹與報名在此:(5月13日報名截止)

身心障礙兒童(含泛自閉症障礙)游泳運動營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園遊會


今天去參加Ray學校的園遊會順便觀察他跟班上同學的相處模式。

分配自己輪值的時間一到,他就立馬離開現場毫不留戀,不像一般孩子還會下來'幫忙,享受跟同學一起顧攤叫賣的心情。他還是一樣喜歡自己一個人跑掉四處閒逛,但不會離班上太遠,就是一喊就可以聽到就回來的距離。


我一度擔心他不會逛攤子,還帶著他一起逛,邊鼓勵他有任何想吃的就可以買(我給了他狠多額度),但他總是太會計算,還想著自己不餓就不去領預定的那盒涼麵,結果最後面被賣光了,幸好他還有買了其他東西稍稍填飽肚子。


就在我陪他一陣子之後,有一位小一小二跟Ray同班過的同學過來找他,兩個人還會研究哪個攤位的食物比較值得買,看這樣子我就放心離開了。

回家後問Ray對園遊會的感覺,他說:不是很好玩,人太多了,但是跟xxx一起逛很好玩,我們買了xx、xx.....還把乾冰拿出來玩,做實驗!@@#$....,還有吃滷味的時候他分我吃,我!@#@$#%$%........。

場地實在規劃的不好,很擁擠吵雜,連我和爸爸都受不了,我一度擔心他會受不了想以往一樣找地方躲起來。但是聽他分享跟同學一起玩的過程,我真的快哭了,這是他的求學過程中(從小學到國中)第一次這麼詳盡的主動告訴我他跟同學相處的"愉快時光",還笑得好開心,說到好玩處還笑到流淚,完全沉浸在那個快樂氣氛中,此刻我真覺得好欣慰,那些心酸的過往都不算什麼了。


兒子,恭喜你!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推薦兒童職能治療網站~Topic1如何使用剪刀

在陪讀學生的過程中,發現有些低年級的孩子對於使用剪刀並不靈活,

甚至有剪出鋸齒狀、無法剪成圓形或弧形的情形發生,


在美勞課堂上有很多機會是需要使用剪刀剪貼的,


因此建議在幼稚園階段就可以先訓練孩子使用剪刀的先備能力,

甚至低年級時要及早訓練好,也關係到孩子的握筆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早療社團看到這個職能治療的網站,

有些活動可自己在家裡動手做,

推薦給孩子年紀較小的家長們參考~
All for Kids兒童職能治療



非常專業的網站,對於孩子的各項能力都有提到


要使用剪刀需要有的先備能力:手要能維持弓形,才能好好掌控剪刀

這裡提到的身體中線能力也很重要,影響到日後吃飯會不會使用雙手,
寫作業時會不會用左手按壓住作業本,
甚至能不能在座位上直直地坐好。

吸管、較硬的紙、有些厚度的紙甚至紙板、塑膠片.....
都是在家中可得的材料。



特教資源連結

孩子要升國高中的家長,

可以到國教署特教網站(阿寶的天空)看看特教方案,

在左邊欄位的最下方。




點進去看特教補助方案,

就可以知道學校可以提供的特教服務有哪些,

再針對自己孩子的需求在IEP會議時提出申請。
看卡通學情緒和日常生活的潛規則,很推這部小丸子卡通,
這位作者分享了在卡通裡情緒的細緻表現,
很適合與孩子一起討論~
(小丸子語錄也很有趣喔)

轉貼自孔元廷臉書文章
不可小覷的《櫻桃小丸子》〉

 
剛剛看了新版的小丸子,覺得這個卡通真的是我看過最適合給小朋友看的卡通。在基本功上比起同台的其他節目(像是我最討厭的喜洋洋與灰太郎)強太多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部卡通的角色個性、張力與「努力不一定會大成功」的概念甚至可以讓正在接觸社會學習的孩子一點一點的去獲得一些生活態度的塑造方式。雖然說這部卡通也有它的缺點,像是仍然注重家庭倫理大過一切,而且又因為是海螺小姐模式,基本上沒有辦法跳脫出最起初設定的框架。也就是說,你要小玉轉學,讓小丸子去處理這樣情感的結尾,一定會以發生了另一件事,而小玉沒有轉學收尾。也因此刻痕更難被劃出來。但是撇開這些不談,小丸子真的是一部經典。
  
就以今天看到最棒的一集《小丸子生媽媽的氣》為例,最起初,是小丸子考了45分,因此被媽媽罵。之後那天晚上,小丸子很努力的讀書,在下一次的數學考試當中拿到了60分。說真的這並不是太高的分數,但是對於小丸子而言,是多了整整的十五分。即使看到隔壁小玉的85分,也想了一下,如果她再加上15分,就是100分了。但是她並不因此感到灰心,反而覺得自己是自己,沒有必要跟小玉比。
  
沒想到回家以後,小丸子跟媽媽很開心的說今天考試分數時,媽媽的反應沒有特別開心。這一段有意思的是,媽媽沒有因為她的分數去稱讚她或罵她,而只是淡淡地說「離一百分還遠著呢。」
   
「只有這樣而已嗎?」小丸子問。然後她說她要去找小玉玩了,已經約好了。
這個地方的反應非常的棒。如果在這個地方加上了「小丸子大哭大鬧」的話,或許就失去了某些精華。因為小丸子自己知道分數沒有很好看。她早就看到小玉的分數了,也知道小玉比起她來更厲害。但是她還是希望媽媽可以肯定她。只是媽媽就這樣淡淡一句說過去,她沒有理由生氣,可是她一點都不開心。(憤怒這個情緒常見嗎?常見。好表現嗎?不好。這樣做有特殊效果嗎?絕對有。沒有人想過憤怒的原因可以是這樣平靜而簡單的。只是考了一個不值得稱讚但的確有努力的分數而沒有被讚美。社會是慣於把讚美給那些成功的人的。努力的人通常拿不到任何東西。)


 
從這裡開始,有大約一分鐘到兩分鐘的時間,小丸子進入了一個非常魔幻的畫風。基本上是憤怒的具象化,而且做得很厲害。除了音樂配樂令人感到不安以外,血紅色加上深紫色的配色、扭曲而迸裂的意象同時達成了憤怒時的個人心情投射。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作為一個給小朋友看的卡通,這裡仍然一樣做的很紮實的情感塑造。
 
在小玉家有一段,是在講小丸子忍著不生氣,或者是臉色表情很差。但這一段有點老梗我們跳過。繼續往下看。
 
離開小玉家的小丸子沒有直接回家。她遇到了佐佐木爺爺,佐佐木注意到了小丸子心情不好。後來小丸子去巴川旁坐著,踢石頭。惹來了川田先生注意。當川田問小丸子這個時候還不回家時,小丸子說:「再等一下。」川田先生聽了之後笑了笑:「這樣啊」
 
小丸子這句話很保守,很收斂。像是她自己的心情。因為小丸子生的是悶氣,不是真的大發飆。配上這句對白很恰當。而同時川田先生的回答也很溫柔。放在這個脈絡當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去看見作者在這一集的主旨: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只有在周遭的人都允許你處於某個狀態時,不去逼你不要生氣,不去逼你去想別的事情時,人才有辦法好好的去處理自己心裡面紛雜的、衝撞的、無法安靜的心情。如憤怒或者是悲傷。
 
佐佐木跟了過來。問小丸子說,能不能坐她旁邊。之後過了幾秒鐘的安靜後,小丸子問出了我覺得整集裡面最鋒利也是最厲害的問句:
 
「佐佐木爺爺,你照顧樹木開心嗎?」
「開心啊」
「有人讚美你嗎?」
 
這三句話的問題之所以鋒利,並不是因為多麼的尖銳入骨。而是在某種程度上既可以與佐佐木的設定連接在一起,也可以把小丸子心理面的疙瘩一次講出來。而且最讓人頭皮發麻的是,就只有三句話。
 
之後佐佐木爺爺跟川田先生都分別表達了說自己做的事情(一個種樹另一個清河流)雖然都沒有人會因此每天稱讚他們。但是樹會跟佐佐木爺爺說謝謝,而河流會笑。在此之後看到了魚跳起來的小丸子,被川田先生說一定會有好運的。(這又是一個很厲害的連接。)誰說這種好運是可以想到的,但是我們聽起來就是沒有一點遲疑或者是困惑。
 
最後,也是我看到整集裡面畫面最棒的地方。是媽媽出來找小丸子時,兩個人站在一間店前面,在小丸子跟媽媽中間,從畫面視角看去,是被一棵樹分成兩半的。


 
那一棵樹出現時我還沒有什麼反應,但是幾秒鐘切換過去回來,佐佐木爺爺跟川田先生走了以後,只剩下小丸子與媽媽時,我幾乎下巴快脫臼了。這個是用畫面說故事的另一個很棒的手法:分割。因為那棵樹的關係媽媽跟小丸子各站在一邊。而媽媽跟小丸子道歉,說當時自己沒注意到小丸子真的很努力時,媽媽跨過了那棵樹的邊界,從自己那一側走到了小丸子那一側,摸摸小丸子的頭安撫她。
 
我嚇傻了。這真的是卡通等級該有的強度嗎?根本完勝非常多部卡通啊。連畫面都有東西可以分析。這基本功紮實到打趴一堆人,甚至不用提她永遠都有辦法在生活當中找到值得發展成一集長度故事的生活瑣碎小事啊。
 
我自己也很喜歡看我們這一家。但是相較之下,我們這一家雖然題材相似,但是跟小丸子比起來真的天差地遠。同樣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給出精彩故事的,大概只有小丸子這個節目而已。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104學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常見的問題與回答

104學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常見的問題與回答
第一部份:總則
Q1:10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有哪些管道?
A1:
1. 10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管道主要有三種:
(1) 適性輔導安置(含餘額安置)。
(2) 免試入學。
(3) 特色招生。
2.參加適性輔導安置之身心障礙學生得再參加其他升學管道,但僅能選擇一項錄取結果報到。
3. 未曾參加適性輔導安置(含十二年就學安置)之身心障礙學生,且免試入學、特色招生等其他升學管道皆未獲錄取者,得循適性輔導安置管道中「安置高級中等學校」或「安置特殊教育學校」簡章,依規定報名餘額安置

Q2:10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管道之各校提供招生名額為何?
A2:高級中等學校應配合主管機關教育政策及就學區身心障礙學生需求,提供足夠適性輔導安置名額。除集中式特教班外,10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提供適性輔導安置名額之原則如下:職業類科每班2人、綜合高中每班1.5人、普通科每班1人

Q3:10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採不分障礙類別安置,用意為何?
A3:
1.為落實適性安置目標及符應往年十二年就學安置檢討建議,安置調整為學校各科別,不再由各校特教推行委員會於入學報到後安置,更可減少未符合就讀科別,須另輔導安置之問題。
2.鑑於往年依照不同障礙類別開缺,對技術型高中之職業類各科別所提供之身心障礙學生外加每班兩名,名額非常有限又有多種障礙類別須同時安置,雖可事先調查規劃,但熱門科別仍有競爭排擠,採彈性名額作適性比序安置,整體而言對各障礙類別應較有利,且不會有調查開缺與安置結果不一致之困擾問題。
3.往年部分高級中等學校開缺時,技術性迴避某幾類障礙或集中開某幾類之缺額,造成某些學校無該障礙類之缺額可供安置,或無實際學生可供安置之虛缺等現象。
4.分區主辦學校每年協調各校開缺十分辛苦,卻又造成許多虛缺,屢遭各校抱怨;且各管道重複開缺,致身心障礙學生安置逐漸集中於若干學校,其負擔過重即有違融合之精神。

Q4:身心障礙學生參加104學年免試入學、特色招生等其他入學管道皆未獲錄取者,可以再補報名參加適性輔導安置管道嗎?
A4:
1.未曾參加適性輔導安置(含十二年就學安置)之身心障礙學生,且免試入學、特色招生等其他升學管道皆未獲錄取者,得循適性輔導安置管道中「安置高級中等學校」或「安置特殊教育學校」簡章,於民國104年7月13日(星期一)~7月14日(星期二)向原就讀國中報名餘額安置。
2.餘額安置名額為適性輔導安置結果公告後所剩之餘額。

Q5:參加適性輔導安置管道,須採計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嗎?
A5:適性輔導安置管道不採計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如欲參加免試入學、特色招生等升學管道,則須採計會考成績。

Q6:學生能否以一般生身分參加各種其他升學管道,若未錄取,再以特殊生身分外加名額錄取?
A6:
1.報名其他升學管道時,請於報名表中勾選特殊生身分。
2.成績達一般生錄取標準者,以一般生身分(內含名額)錄取。
3.若未錄取,再以身心障礙學生身分,採加分25%方式外加名額2%錄取。依各區簡章規定辦理。

第二部份:報名資格與程序
Q1:具何種資格或條件的學生才可以參加10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管道?
A1:同時具備下列資格:
1.領有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證明或身心障礙手冊
2.103年12月31日前於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登錄有案之確認個案。
3.未曾參加適性輔導安置(含原十二年就學安置)國中畢(結)業或具同等學力之身心障礙學生,其年齡、障礙類別等符合安置簡章所定各項資格者。

Q2:如何取得安置簡章?
A2:104學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簡章訂於103年12月1日公告於下列網站,並提供下載使用。
1. 10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網站(https://adapt.set.edu.tw/)
2.國教署特教網路中心網站(http://www.aide.edu.tw)
3.國立二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http://www2.elvs.chc.edu.tw/others/el311-2/)

Q3:學生如何報名參加10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
A3:
1. 104年3月6日(星期五)前,學生備妥相關資料向就讀國中報名。
2.104年3月16日(星期一)前,國中完成網路報名、彙整集體報名名冊,並將報名表件送達國中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

Q4:就讀海外設立之臺灣學校及大陸臺商子女學校之學生如何報名?
A4:學生須經就讀學校所屬鑑輔會之鑑定,並於特殊教育通報網完成通報,即可直接向就讀學校辦理報名,其資料審查由臺北市鑑輔會辦理。

Q5:在適性輔導安置管道中,國中智能障礙類學生應循何種簡章報名?
A5:
1.10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共分三種簡章:安置特殊教育學校、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安置高級中等學校,每位學生僅能擇一簡章報名,不得重複。
2.輕度、中度智能障礙或含前述障礙之多重障礙學生得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簡章報名。
3.中度以上智能障礙、重度以上自閉症或含前述障礙之多重障礙學生得循「安置特殊教育學校」簡章報名。

Q6:適性輔導安置作業區與免試就學區是否相同?學區如何認定?
A6:不盡相同。適性輔導安置作業區配合各區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之行政區規劃,104學年度共分為20區,其中3區(臺北區、新北區及高雄區)為自訂簡章辦理,另17區訂定聯合簡章辦理。參加聯合辦理者,學生限報名一區,若選擇原就讀國中所在地以外之安置作業區報名,須檢附相關證明並通過資格審查。

Q7:在適性輔導安置管道中,學生可以跨區報名嗎?104學年度接受跨區安置的縣市有哪些?
A7:
1.參加聯合辦理者,若選擇原就讀國中所在地以外之安置作業區報名,限報名17區中之1區,且須檢附相關證明並通過跨區資格審查。
2.在自行辦理地區中(臺北區、新北區及高雄區),臺北市及原高雄市部分(不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立中山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不接受跨區報名。學生若要報名新北市、原高雄縣等作業區安置作業,請向該區索取簡章,並配合其相關規定辦理報名。

Q8:選擇跨區之報名流程為何?
A8:國中完成網路報名、彙整集體報名名冊,並將報名表件送達國中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簡稱鑑輔會),經鑑輔會資格審查通過後,再送至跨區之分區主辦學校。

Q9:學生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簡章報名,學生如何進行志願選填?
A9:
1.學生依志願序至多選填3群,前三志願需同一群,第四志願後得由選擇之3群中選填科校志願。
2.在前三志願選填中,若選填之第一志願群該群志願科校未達3個時,可選擇第二志願群填寫或不足額選填。
3.選填志願至少10個科校志願,至多30個科校志願。
4.若選填之3志願群科校志願總數未達10個志願,得依序將3志願群所有科校志願選填完畢後,可加選第四志願群或不足額選填。
5.若因選填志願數不足導致無法順利安置者,由安置區委員辦理「晤談」作業。

Q10:學生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簡章報名,其志願至多可選填3群別,特殊教育學校是否算為一群別?
A10:以下學生選填之志願得包含特殊教育學校,不含在3群別限制中,惟總志願數以30個志願校科為限:
1.國立臺中啟明學校安置視覺障礙及含視覺障礙之多重障礙學生。
2.國立臺中啟聰學校及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安置聽覺障礙及含聽覺障礙之多重障礙學生。
3.國立和美實驗學校安置肢體障礙、腦性麻痺及含前述之多重障礙學生。

Q11:各高中職是否會自行訂定限制學生入學之報名與障礙類別?
A11:104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共分三種簡章:安置特殊教育學校、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安置高級中等學校。每一種簡章內容皆已敘明報名資格及安置作業方式之規定,各高中職校不另自行訂定限制。每位學生僅能擇一簡章報名,不得重複。

Q12:學生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簡章報名,選填志願序群順序是否影響安置結果?
A12:安置作業採依第一志願群先行安置,按該志願群內填寫之所有科校志願依序分發,全部學生第一志願群完成分發作業後,如無法順利安置,再依序進行第二、三志願群作業;第二、三志願群作業方式比照第一志願群方式作業。故依上述原則審慎選填志願群順序。

第三部份:能力評估與晤談
Q1:學生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簡章報名,須參加考試嗎?
A1:報名「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的學生,須參加能力評估,但不採計國中會考成績。未參加能力評估者,無法參加唱名分發安置作業,請自行選擇其他入學管道升學。

Q2:學生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簡章報名,須參加考試嗎?
A2:由分區安置委員會依學生志願順序、生涯轉銜建議表、學生相關轉銜資料、學校資源、其他資料等綜合研判,進行書面審查得逕予適性安置;如安置委員意見無法取得共識時,依適性輔導、多元學習表現及學習綜合能力等項目,共同研議評定之。如有不適性者,必要時辦理「晤談」,故無須考試,亦不採計國中會考成績。

Q3:學生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簡章報名,在哪些情況下,學生需要進行「晤談」,晤談內容為何?學生家長或教師需要參與嗎?
A3:經分區安置委員會審查報名資料,審議學生之身心狀況及其填報之志願。如有不適性者,必要時辦理「晤談」。
(1)學生經晤談須調整志願者,應當場繳交志願調整表,並以調整後之志願,進行安置作業。
(2)委員會同意維持原志願者,進行安置作業。
(3)不接受志願調整建議者,逕予安置,不得參加餘額安置。
1.須參加晤談而未出席者,逕予安置,不得參加餘額安置。
2.民國104年6月12日(星期五)前,由分區主辮學校通知報名國中轉知家長配合。
3.須晤談之學生與國中教師或輔導教師務必出席,學生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應陪同參加晤談。學生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未能陪同,應填寫委託書委請原就讀國中教師、特教組長、輔導主任或學校相關人員參加晤談。

第四部份:安置作業流程及方式
Q1:身心障礙學生參加能力評估後,在切截點以下的學生如何安置?
A1:各分區安置委員會得依據學生能力評估結果,訂定切截點安置標準,達標準者方可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未達標準者,得由分區安置委員會決議安置特殊教育學校。

Q2:學生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簡章報名,其分區安置作業採現場唱名分發方式辦理,若家長(監護人或其他法定代理人)未到場參與唱名分發的學生,是否仍有安置機會?
A2:現場唱名分發時間及地點由分區主辦學校逕行通知學生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未能親自到場者,應填寫委託書委請原就讀國中教師、特教組長、輔導主任或學校相關人員到場唱名分發。未到場又未能完成委託程序者,請自行選擇其他入學管道升學。

Q3:學生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簡章報名,其安置作業方式為何?
A3:
1.由各分區安置委員會依學生志願順序、生涯轉銜建議表、學生相關轉銜資料、學校資源、其他資料等綜合研判,進行書面審查得逕予適性安置;如安置委員意見無法取得共識時,依適性輔導、多元學習表現及學習綜合能力等項目,共同研議評定之。
2.安置作業採依第一志願群先行安置,按該志願群內填寫之所有科校志願依序分發,全部學生第一志願群完成分發作業後,如無法順利安置,再依序進行第二、三志願群作業;第二、三志願群作業方式比照第一志願群方式作業。

Q4:安置分發時遇爭議性個案,如何處置?
A4:分區主辦學校組成緊急及申復小組,以進行相關處置,倘仍有無法解決之爭議性個案,由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聯合安置委員會專案審議。

Q5:學生報名「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後,因故未參加能力評估,是否可以參加唱名分發安置?
A5:不行。未參加能力評估者,不得參加唱名分發安置作業。請自行選擇其他入學管道升學。

第五部份:安置結果與報到
Q1:何時可得知安置結果?
A1:特殊教育學校、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安置結果於104年5月29日(星期五)公告高級中等學校安置結果於104年6月30日(星期二)公告,安置結果於下列網站:
2.國教署特教網路中心網站(http://www.aide.edu.tw)
3.國立二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http://www2.elvs.chc.edu.tw/others/el311-2/)

Q2:若參加適性輔導安置錄取,如何辦理報到?
A2:
1.循「安置特殊教育學校」、「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簡章報名者,於104年6月21日(星期日)~6月24日(星期一)至安置學校辦理報到 (依安置學校所訂時間為準),學生攜帶「安置結果通知單」及「學歷(力)證件」辦理報到。
2.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簡章報名者,於104年7月8日(星期三)~7月10日(星期五)至安置學校辦理報到 (依安置學校所訂時間為準),學生攜帶「安置結果通知單」及「學歷(力)證件」辦理報到。

Q3:我可以參加適性輔導安置後,也參加免試入學、特色招生等其他入學管道嗎?若不滿意其他入學管道之結果,是否還可以選擇適性輔導安置之學校就讀?
A3:
1.參加適性輔導安置之身心障礙學生得再參加其他升學管道,但僅能選擇一項錄取結果報到。
2.適性輔導安置已報到之學生,如欲選擇其他入學管道升學,須填具簡章所附之「放棄安置結果聲明書」,由家長或學生親送至安置學校辦理放棄安置結果,否則不得至其他學校重複報到。
3.聲明放棄安置結果之手續完成後,不得以任何理由撤回,且日後不得再參加適性輔導安置,請學生及家長慎重考慮。

Q4:若循「安置高級中等學校」報名者,可採校內轉科到綜合職能科嗎?
A4:非經由「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報名者或由免式入學、特色招生及其他管道入學者,入學後不得藉由校內轉科或轉安置至綜合職能科。

Q5:經由免試入學或特色招生等其他管道入學之學生,可經由校內轉科至集中式特教班嗎?
A5:不行。非經由「安置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管道分發安置之學生,不得就讀高級中等學校集中式特教班。

第六部份:就學輔導及其他相關事項
Q1:若安置結果就讀後,發現不適應,如何處理?
A1:學生在高級中等學校入學後,發現不適應,得經校內特教推行委員會依相關規定輔導轉銜;另依需要於每年度5月及12月向教育部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申請輔導重新安置。

Q2:透過此管道入學之身心障礙學生,學習落差大,學業成績考查辦法如何落實?
A2:各校應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設置辦法」規定,成立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以處理校內特殊教育學生之學習輔導等事宜,並執行任務如:分散式資源班計畫個別化教育計畫個別輔導計畫特殊教育方案修業年限調整升學、就業輔導等相關事項等做妥適規劃,落實特推會功能。

Q3:學校無相關設備及師資,安置後輔導如何落實?
A3:本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已訂有「高級中等學校身心障礙教育支持服務網絡實施計畫」,提供國立暨私立高級中等學校身心障礙教育之支援、輔導與諮詢等服務;另外亦修訂頒佈「教育部主管之高級中等學校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要點」,就學生之障礙類別及障礙程度核給各校學生輔導費,並針對有21人以上身心障礙學生之學校,核給資源班開班費及合格之特教教師。如各校仍有難以輔導之特殊性身心障礙學生,除可循轉介至資源班(教室)輔導之方式外,尚可洽詢5大服務中心視障服務中心聽障服務中心相關專業團隊服務中心職業轉銜與輔導服務中心國教署特教網路中心)及各大專院校特教中心尋求支援,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更多協助。

Q4:十二年國教實施後,身心障礙學生就讀高中職權益有無影響?
A4:
1.十二年國教實施後,為保障身心障礙學生之權益,延續原十二年就學安置之精神,規劃適性輔導安置採三種簡章,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多元入學機會,國教署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據身心障礙學生人數及分布情形,積極與各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協調提供足夠名額,辦理適性輔導安置。
2.身心障礙學生除參加適性輔導安置外,亦可參加免試入學或特色招生,並得保留原先適性輔導安置之名額;若於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中皆未能錄取或對結果不甚滿意,仍可回歸原先適性輔導安置之學校。
3.身心障礙學生如參加免試入學者,其超額比序總積分得依「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以總分加25%計算;身心障礙學生如參加特色招生者,其考試成績得依「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以總分加25%計算
4.未曾參加適性輔導安置(含十二年就學安置)之身心障礙學生,且免試入學、特色招生等其他升學管道皆未獲錄取者,得循適性輔導安置管道中「安置高級中等學校」或「安置特殊教育學校」簡章,依規定報名餘額安置。

教育部國教署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即將升上國三的暑假



暑假過後升上國三的Ray,

在暑輔這段日子過得水深火熱,

每天考不完的測驗,

雖然只是二十分鐘的小考,

已經考的他臉色青筍筍了,

而老師居然說"這只是蜜月期"

天啊~~~


昨天,班上一群各科小老師候選人放學後留下開會,

成績還算不錯的Ray手上有好幾科"候選",

但眼看著最輕鬆的國文最熟和地科(不用讀就會)都被挑走了,

爭也爭不過的他只好接下理化這燙手山竽,

因為這個班的理化慘兮兮,

除了他再沒更好的人選,

只好"忍痛"接下(痛是因為一周有六堂理化課@@)。

分完責任額後,

各科小老師居然開始討論"處罰"規則,

這時大家一起看著黑板:我們來看看沒交作業的是哪幾個?

結果是........新任理化小老師沒交的作業最多樣@#$%%^~~

於是改變討論議題==>如何處罰蘇xx



((((哇哈哈哈哈哈))))

正在吃晚餐的我們一家三口大笑,

嘿嘿嘿~~~爸媽苦口婆心無法改變你對作業的認真程度,

這下自食其果,同學幫忙想辦法治你~~
那討論出來的方法是什麼啊?????
.
.
.
.
.
.
.
.
.
.
.
.
那就是:請媽媽來學校.........

(我問Ray:這處罰方法對你有效嗎?Ray點點頭)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書摘】:人際間的舒服距離

【書摘

人際距離包括身體距離與心理距離。

身體的距離很容易理解,當靠別人的身體太近,和這個人卻沒有真的親近感時,人會不舒服。

心理學家霍爾(Hall)的研究,距離有下列幾種:

1.親密距離:大約50公分,也就是半個手臂距離,允許別人進入這個距離,即是讓他進入親密空間。

2.私人距離:介於50-125公分之間,夫妻、情侶在公眾場合常常保持的私人距離。

3.社交距離兩公尺左右,同事、售貨員與顧客說話時,常常保持這樣的社交距離。

有些人因為不知道怎麼靠近人,怕別人會拒絕自己,

於是跟人很遠很遠,因而累積了好多孤單;

當他們有機會接近人的時候,會整個撲上去、黏上去,


這樣要讓人喜歡就難了。
需要跟別人保持距離,通常是因為內在對自己有些不相信。

不相信自己夠好、不相信自己夠好到值得別人喜歡,

於是躲得遠遠的,即使別人想靠近,

也門都沒有。

但整個人撲上去、黏上去時,又會讓人害怕,因為會讓人失去平衡。

結果別人怕了,說不定就瞬間躲起來,
於是,又強化了「對呀,我真的不值得別人喜歡」這個信念,
只好又回到距離遠遠,孤單多多。


摘自《做自己,還是做罐頭?》黃世均(哈克)著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轉貼好文分享

【書摘】

寫作業依次要從簡單到難的順序來寫,
以建立信心。

先把作業完成,再做孩子比較有興趣的事,
可以讓孩子更有動機。

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
作業就要分段進行。

書桌上的東西收拾整齊,
遠離玩具,減少噪音,能讓孩子更專心。

有些孩子,需要先運動才能靜得下來;
有些孩子,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躁動;
有些孩子,要有足夠的誘因,才能打起精神;
有些孩子,需要父母不斷打氣、鼓勵,才能克服挫折,再試一下。

此外,
鼓勵永遠比責罵,更能讓孩子願意主動完成作業。

.
摘自《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洪仲清 著
-------------------------------------------------------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相關文章與訪問
http://redbeanice0131.pixnet.net/blog/post/114513320

推薦:[公視HD] 2013/12/27 人間相對論 洪蘭 × 蔡穎卿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資訊分享:台中市103年度國小一年級新生入學體驗營

今年即將入小學的新生體驗營,共有七所學校辦理~

往年都是利用這個體驗營提供新進教師助理員有陪伴特殊孩子的實習機會,
是採一對一的方式,在開學前讓孩子先體驗一下在學校應有的常規和上課方式。

我們的孩子在開學之後不一定會有教師助理員陪伴的機會,
所以有需要的家長可以利用喔~~
(據我所知這好像是只有台中市才有的公辦試讀機會,其他縣市家長要自己爭取或者自費辦理才有)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課程推薦:En-Ju Ti(提恩如)暑期講座,一年只有一次機會喔~~

提恩如2014暑期講座:

日期: 7/13
講題: 自閉症與生醫
主辦單位: 人幼工作室
地點: 台北市郵政博物館


日期: 7/20
講題: 恍然想起, 我還有翅膀的時候(公益講座)
主辦單位: 人幼工作室
地點: 台北市郵政博物館

日期: 7/26
講題: 我的星球是地球(自閉症與DIR/地板時間初階)
主辦單位: 台中自閉症協會
地點:台中愛心家園

日期: 7/27
講題: 我的星球是地球(自閉症與DIR/地板時間初階)
主辦單位: 人幼工作室
地點: 台北市郵政博物館

日期: 8/03
講題: 與你共渡, 快樂猶有未盡(DIR/地板時間進階)
主辦單位: 人幼工作室
地點: 台北市郵政博物館


日期: 8/10

講題: 森林的另一個入口(視知覺與神經發展工作坊)
主辦單位: 人幼工作室
地點: 台北市郵政博物館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推薦好書:大偉的規則



我們的孩子對於潛在性社會規則很陌生,

某部分原因是參照周圍線索的能力薄弱影響,

另一方面也是同理心比較弱,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而許多的潛規則是在人們的表情、動作和語調中顯現的,

而非全靠語言,

藉著收集這些線索、猜測他人想法來判斷並修正自己的言行,

也就是察言觀色,

是普遍在社會叢林中活下去的方法,

但偏偏觀察人的表情、動作是我們孩子的弱點,

以至於一般孩子應該會隨著年齡增長隨之神速進步的社交技巧,

在我們孩子的身上總是有一大截的落差。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明顯地顯示出孩子在社會行為、因應技巧和人際關係上落後同年齡約為1/3,這也顯現在心智年齡上。)


坊間許多繪本、故事書,有關於微妙的社交技巧,可以在故事中人物的互動看到,

父母陪孩子共讀時,也許他已經識字很多,

此時共讀的目的不在讀故事給孩子聽,

而是幫孩子發現書中的"重點",

除了讀百科、圖鑑這些認知類的書外,

其他的故事書就連金庸小說中,

都會有社交技巧的線索在其中,

陪孩子討論人物的言行(或者插圖中人物動物的表情),

都是幫孩子發現社交技巧的好方法。


這一本書"大偉的規則"是在圖書館中借來,

書中描述許多需要靠觀察才能發現的潛在性社會規則。

(因此我還分別在孩子小五和國一時各借了一次)

例如:

嚼東西的時候嘴巴要閉起來

就算你不喜歡別人送的禮物也要說" 謝謝"


書背還有節錄的社交技巧,

合適閱讀年齡從中年級起(無注音)。




轉貼好文(自洪仲清心理師)

這是我們許多孩子們的面向:喜歡人,好路見不平,但不太能分親疏遠近。他喜歡用肢體輕微地碰觸人,但自己渾然不覺。他聰明、說話速度快,一不小心就打斷了他人的話。愛開玩笑但不懂得分寸,喜歡引人注意但不懂得拿捏。
他是我心目中的天使,卻可能被同儕視為惡魔。

看著看著,眼眶濕了~

====================================================================
四月份到了兒童節,讓我們來關心兒童人權的重要議題之一—霸凌。

我認識一個孩子,從進小學開始被口語霸凌、關係霸凌,到目前國中,仍處在相同的困境。真的說起來,很難清楚地界定誰對誰錯,大家都很努力,沒有人想看到這樣的狀況發生,但這樣的情況真實存在著,而且好多年了。

「你幹嘛跟他靠那麼近啊?」、「噁~」…

孩子若無其事地,告訴我同學們的耳語。那耳語也絲毫不顧忌,聲音大的讓孩子想躲都躲不了。

深入認識這個孩子,就會清楚,他善良的讓人替他擔心。他熱情又熱心,即便是最被大家討厭的對象,他也樂於伸手援助。他沒太多心機,只講他認為「對」的話,但沒那麼在意是不是對方想聽的話。

他喜歡人,好路見不平,但不太能分親疏遠近。他喜歡用肢體輕微地碰觸人,但自己渾然不覺。他聰明、說話速度快,一不小心就打斷了他人的話。愛開玩笑但不懂得分寸,喜歡引人注意但不懂得拿捏。

他是我心目中的天使,卻可能被同儕視為惡魔。

他的父母為他傷透腦筋,老師關心他但無能為力,他自己也解不開這個僵局。我曾經勸他低調,或許是一條明哲保身的道路。但沒多久,我就感受到自己的愚昧,他對助人、親近人的渴望,那是這麼多年來不曾熄滅的火花。

他曾經主動挺身交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的狀況比他更辛苦,口語很弱,又有不少重複性的行為。他到處跟人介紹他這個好朋友,參加活動也很樂於協助好友進入狀況。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幫助更多的人。現在的孩子能有這種夢想,而且親身實踐,真的非常難得。

我常想,這真是非常弔詭的現象。這麼樣好的孩子,霸凌竟然跟他如影隨形。

媽媽曾經到學校跟同學溝通:「我們XXX有讓你們不滿意的地方,可以講出來,我們想辦法改,但是不要這樣一直排斥他!」

我了解同儕的眼光,我也知道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跟孩子們相處久了,我也慢慢能區分,哪些孩子的特質會對人際關係相當不利。這沒有對錯,就是現況如此。

我很難想像,這個孩子是怎麼能撐到現在的?爸爸媽媽固然愛他,但每天在學校承受謾罵、排擠、欺負,以及孤單、寂寞的,是他,沒有人能夠代替他面對這些。

到目前為止,他依然很願意到學校,這跟許多被霸凌的孩子不同。他還是抱著一線希望,希望能交到朋友。他依然努力於學業,並且勤於運動,期待將來有能力完成他幫助人的夢想。

我常常看著被霸凌的孩子們,心裡有不少無奈,我信仰「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應該被傷害」。我也很珍惜,一個人身上所具有的良善。為什麼會有孩子,擁有這麼好的特質,還要經歷如此對待?

我常說我從孩子身上學到東西,這不是空話。當我從這個孩子身上,看到這麼強大的力量,逆境不斷,但是努力也不斷。我感受到的挫折,恐怕不及孩子的萬一,他沒放棄,我更沒有理由喊暫停。

心理工作,執著去做,常常好像會見到許多死胡同。有時特質難改,有時環境使然,有時時機仍未成熟…,我常要面對我能力所不及的局面。不過,只要我願意睜開眼,我就會看到孩子們正用他們獨特的生命歷程鼓舞著我。

四月是提醒我們尊重孩子的月份,觀察孩子面對世界的方式,常讓我受益。兒童是我們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我們對孩子好,孩子將來才會知道怎麼對我們好。

祝福所有兒童,兒童節快樂!

ps. 要青少年過兒童節,實在有些尷尬,可是,他們有適合過的節日嗎?我感覺很多角色都有節日,是不是唯獨青少年沒有?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http://ppt.cc/7HDI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轉貼好文: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自洪仲清心理師)

跟年輕朋友,談生老病死。

上課開始前,跟幾位年輕人道歉,請了假去馬來西亞演講。年輕朋友無厘頭一句:「還好老師沒坐馬航,要不然我們就少了一個好老師了!」

我讚賞年輕人不著痕跡的恭維,回問了一句:「不好意思,假如你的親人就在馬航上面,然後可能這輩子都沒辦法確認親人的狀態,你會有什麼心情?」

「那傷心就會一直在腦海裡面繞,沒辦法放下!」一位年輕人略經思索後,緩緩吐出這樣的話。

「放下,這兩個字用得很棒!」我說,「這種沒有完結的悲傷,特別沒有真實感…」

當經歷過重大事件,那種沒有真實感的感覺,有時候會困擾著我們,讓我們的心一直糾結著。沒有真實感,其實很容易體會到,像是我在馬來西亞四天三夜,回台灣之後,如果不是看著演講時拍的照片,我也會覺得,好像是夢一場,甚至會開始懷疑,我有沒有離開過台灣?

特別像是親人過世,沒多久前,好像他還對著我們說著話,我們也許還對他發了脾氣,這一會兒,已經天人永隔。到底發生過什麼?這一切是真的嗎?會不會一覺醒來親人就會出現…

這時候,喪禮或清明節所包含的種種儀式,就能產生心理撫慰的力量。

悲傷輔導不是我的強項,我也不是相關的禮俗專家。但我相信儀式的長久存在,有其心靈層面的實質價值。

我跟年輕人討論,當一群人共同沉浸在悲傷的氛圍裡面,不但少了獨自承受的寂寞,更能將情緒釋放得徹底。追思親人朋友的美好過去,讓我們各自肯定彼此存在的價值,更彰顯我們活著的意義。

往者已矣,但是被情緒卡著無法動彈,怎麼都掙脫不開。可以試著不論恩仇,盡皆放下,只停留在彼此曾有的美好時光。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這一切都已經成為自己的記憶,都已經是自己的一部分了。跟自己和好,才能繼續前進。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揣摩著古人的心思,確實呼應人心運行的理路。換現在的話來說,所謂慎終追遠,我的解讀,即為「感恩」。懂得感恩,那麼人活著便有前行的力量。

祝福各位朋友,因感恩而得幸福。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http://ppt.cc/7HDI

商周:洪仲清臨床心理學研究室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ESourceList.aspx?type=0001&id=0041

2014年2月26日「媒事來哈啦」訪問
http://www.fbwebshow.com/index.php?cat=c89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44706268879018&set=a.248192138530437.82593.220440724638912&type=1&theater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課程分享: 曾意清老師十二月份演講和課程


[公告] 曾老師十二月份演講和課程 

課程詳情請參閱各上課當天日期, 

在Cherrie's Workshop BBH上的日記網頁喔! 


請大家盡量提早去報名喔! 




------------------------------------------ 
12/1(星期日) 


[竹南] 認知進階課程(二) 


主辦單位: 苗栗縣自閉症協進會



12/7(星期六) 


竹南: 認知進階課程(三) 

主辦單位: 苗栗縣自閉症協進會



12/8(星期日)

台北: 社會性故事的理論與實務 初階工作坊

主辦單位連結:社團法人臺北市個別化早療推廣協會


12/14(星期日) 

台北: 社會性故事的理論與實務 進階工作坊

主辦單位連結:社團法人臺北市個別化早療推廣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