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感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感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園遊會


今天去參加Ray學校的園遊會順便觀察他跟班上同學的相處模式。

分配自己輪值的時間一到,他就立馬離開現場毫不留戀,不像一般孩子還會下來'幫忙,享受跟同學一起顧攤叫賣的心情。他還是一樣喜歡自己一個人跑掉四處閒逛,但不會離班上太遠,就是一喊就可以聽到就回來的距離。


我一度擔心他不會逛攤子,還帶著他一起逛,邊鼓勵他有任何想吃的就可以買(我給了他狠多額度),但他總是太會計算,還想著自己不餓就不去領預定的那盒涼麵,結果最後面被賣光了,幸好他還有買了其他東西稍稍填飽肚子。


就在我陪他一陣子之後,有一位小一小二跟Ray同班過的同學過來找他,兩個人還會研究哪個攤位的食物比較值得買,看這樣子我就放心離開了。

回家後問Ray對園遊會的感覺,他說:不是很好玩,人太多了,但是跟xxx一起逛很好玩,我們買了xx、xx.....還把乾冰拿出來玩,做實驗!@@#$....,還有吃滷味的時候他分我吃,我!@#@$#%$%........。

場地實在規劃的不好,很擁擠吵雜,連我和爸爸都受不了,我一度擔心他會受不了想以往一樣找地方躲起來。但是聽他分享跟同學一起玩的過程,我真的快哭了,這是他的求學過程中(從小學到國中)第一次這麼詳盡的主動告訴我他跟同學相處的"愉快時光",還笑得好開心,說到好玩處還笑到流淚,完全沉浸在那個快樂氣氛中,此刻我真覺得好欣慰,那些心酸的過往都不算什麼了。


兒子,恭喜你!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天使

昨天心理師說如果期望她進校是要改變Ray一個人的話,那她做不到,她能做的是協助班級和老師做改變來接受這個孩子,
以及學習如何正
確對待孩子的方式。

Ray一直以來都很排斥學校的資源班和輔導系統,
因為只要他跟同學發
生衝突,被處理的一定是他,
不管是諮商還是進資源班接受服務,全
部人都在叫他要學習改變,
但是那樣對待他的同學、老師,全都置身
事外,
明明錯的是他們,該被教導糾正的是他們,
為何都只針對他?
?

我們這些處在學校這個環境和孩子中間的父母,
只能辛苦的那邊溝通
協調,
回到家裡又要扮演支持孩子的角色,
還要不停學習充當孩子的
教練,努力將孩子"導回正軌",
一切只為了別讓他在這個複雜的社
會中生活的那麼辛苦,
但還要背負著"疏於教導"、"保護寵愛孩子
"的罪名。

這群孩子如果是帶著要改正畸形的社會風氣、改變人們錯誤觀念的任務而來的話,
他們還真是辛苦啊,自己親身去體驗痛苦,示現給周遭
的人看清錯誤觀念造成的後果,
喚醒人們心中的那點良知,進而學習
包容接受這些與自己不同的人。這是多麼困難達成的任務啊~~

我要向你們這群天使致敬~~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轉貼好文分享:[正義、單純的心渴望真誠的友誼]


正義、單純的心渴望真誠的友誼
陳嫺霓寫於 2012年10月1日 16:17 · 
「他們沒有朋友」是我這陣子訪談媽媽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今天又訪談完一位媽媽,心中覺得好沉重、好不捨,
看見許多能力優秀的媽媽,為了孩子放下自己,
走過追求自我與捨己的掙扎
每天處理不完種種孩子惹出的麻煩事、
無法接受自己也會有討厭孩子,無法愛他/她的時候
翻遍各個研究及醫療書籍,跑遍各種療育診間
也走過忙碌穿梭於協調學校各處室
只為了幫助孩子融入在他的生活環境當中
陪著孩子同哭、同悲、同喜、同怒
懸著一顆心,等著應對不知明天會如何的挑戰
疲憊的身心走過憂鬱的低谷,
在各種宗教與支持團體間找尋心靈的慰藉,
哭泣之後仍要孤單的強打起精神,
堅強的陪著耐心與笑臉和孩子一同走過成長的路。

這是我訪談多位亞斯伯格母親之後的心中感受,每一位媽媽都很棒,都因著孩子磨練出生命的智慧與韌性,
看見這些家庭其實也因著孩子有了不一樣的祝福,
然而這些都是心酸血淚交織的歷程。

我在思索的是,如何讓這群細膩、敏感、優質的生命,
得到生命該有的尊重、平等與適性的對待,
才能讓這群純真、可愛、聰明、善良的優質生命,
得以發光發熱!成為社會的一股清流與堅強的砥柱
這需要的是廣大的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
我們的社會在訓練、養成孩子的過程中,
是鼓勵成績、團隊表現,還是扎根於生命道德的文化意義,
家長們鼓勵我們的孩子與什麼樣的同學作朋友?
社會價值鼓勵追求外在物化的滿足,還是看重心靈的真、善、美、聖,
是我們的社會生病了,還是這群孩子生病了?
在這個價值扭曲的世代 ,我想要作的是~
慶祝我們孩子的不一樣、幫助社會對他們有多點了解,
以小蝦米對大鯨魚的傻勁,
和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凡事都行! 
=================================================================
這些過程我都走過,
現在真的就是靠信仰與支持團體走在這條崎嶇的道路上,
因為信仰讓我願意相信未來是有希望的,
因為相同背景的支持團體,
讓我有有伴同行並不孤單的感覺,
因為不停的學習,
也讓我開始有力量可以去幫助他人,
而證明自己不再只是需要幫助的人。
多少次問過自己:我的自我到底在哪裡?除了孩子我還可以做什麼?
現在我願意相信:或許這就是上天為我安排的道路~



讓我們在凡事上都來倚靠主,並懂得知足,而知足使我們無論身處任何的環境,都能平安自處。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 4:13)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轉貼分享:公平的意義

很喜歡聽Richard Lavoie的演講.

他是一間特殊學校的校長, 經常去普通學校跟老師開座談會, 有一次談到"特殊生抄寫黑板很慢"這個議題, 他建議老師可以自己寫一份黑板內容交給特殊生, 或是請旁邊的普通生分工幫特殊生抄(都是用複寫紙寫所以花費的時間是相同的), 老師不讓他意外的告訴他, 但那對其他學生是不公平的.

然後他講了下面這段令我難忘的話.

"但是, 如果你去查字典的話, 公平(fairness)的意義很簡單是這樣: 公平, 指的是每個人得到他真正需要的東西(what he really needs), 並不是每個人得到一樣的東西, 當你毫不考慮的說, 因為別的同學沒有得到幫助, 所以也不能幫助這個孩子, 我們並不是在討論別的同學, 看清楚, 這個孩子需要這個幫助, 其他人並不需要."

因為公平(fairness)跟相同(equality), 是完全不一樣的態度, 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 因為他們並不相同. 

(多年以後仍然經典的段落:)
"http://youtu.be/6G9--hUQDwY"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轉貼:艾森豪將軍的祈禱文:

艾森豪將軍的祈禱文:
.....我還要祈禱 上帝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那樣儘管他可能經常保持嚴肅,但不至於使他自己過於矜持;賜給他謙恭,使他能夠時刻記住真正偉大之單純質樸、真正智慧之兼容並蓄、真正力量之溫和謙沖.... 

~~ 也是所有父母對孩子的心願~~

==========================祈禱文原文============================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fail.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him`self too seriously.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主啊!願你能讓我的兒子足夠堅強,能瞭解他自己什麼時候最為軟弱;讓他有足夠的勇氣,能在他恐懼時有以自持;讓他在光榮的失敗裏,發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在成功時,懂得謙虛與寬容。

願你能使我的兒子懂得實事求是,而不以空想代替行動,使他認識你--同時知道:認識自己才是一切知識的基石。

我祈求你:不要讓他走上安逸舒適的道路,而讓他接受困難及挑戰的磨練和刺激。請讓他學習如何在風暴中屹立不搖,也讓他從中學習對於失敗者應如何的給予同情。

願我的兒子心地純正,志向高潔。使他懂得:要打算指揮別人,必須先學會管制自己。願他能將目光矚望於將來,但也永遠不忘記過去的經驗。

在他確能做到以上所說的一切後,我還要祈禱  上帝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那樣儘管它可能經常保持嚴肅,但不至於使他自己過於矜持;賜給他謙恭,使他能夠時刻記住真正偉大之單純質樸、真正智慧之兼容並蓄、真正力量之溫和謙沖....... 

誠能如此,作為父親的我,才敢輕聲自語:「我總算沒有虛度此生。」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遇見天使


今天帶了維去上劉有寶(Winne)心理師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課,雖然內容是給專業心理師和醫師聽的課程,但我認為他已經夠大,可以自己聽聽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如何描述亞斯伯格這一群人,如果他聽的進去的話,比起我說上十萬次都受用。

全程Winne都不把亞斯伯格稱為病症,而是稱為"具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個體",協助這群人的方法以"協助"取代"治療",甚至還說她自己在與這群個體共事的過程中,獲得很多協助,學習到很多人生的哲理。

尊重的字眼和謙卑的說法,第一次讓維願意認真聽這些關於自己的訊息,還願意與Winne認識,Winne還拜託他要注意聽自己演講的內容有沒有錯誤,要幫她指正。

以往他都非常抗拒各種課程,他認為自己已經學很多但卻都沒用,連這次國中資源班的社交課和心理諮商他也拒絕,因為怕在學校被人貼標籤、取笑。

邊聽課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坐在身邊的維,越來越壯大,從眼神中感受到他對自己充滿自信,不再以身為亞斯而自卑了。


今天會後,我再次跟他討論安排課程的問題,我說:既然你是這一群優秀、背負著讓世界更進步的任務的使者,爸媽、老師、醫師大家都這麼努力在進修精進知識要協助你,你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學習精進,學習這些技巧成為你的裝備,好讓你可以順利長大成人,可以完成你的任務呢?

這是他第一次認真的思考,並且答應了。

Winne,妳真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啊~~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雖苦也甘甜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們還願意重新經歷一次現在的生活嗎?」、「如果我們正在編寫自己的傳記,那麼,我希望未來十年的篇章,該寫出怎樣的劇情?」、「如果我的生命剩下最後兩年,那麼,這兩年,我要做什麼?」…==>這也是這幾年從渾渾噩噩、一團混亂的生活中清醒過來的我正在思考的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redbeaniceteacher/posts/522920751057573"

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我的痛你知道嗎??

開始去協會的夏令營當志工媽媽,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派上用場,但相信只要我們在,這些學生志工們應該會比較安心一點吧。

在營隊裡每個孩子的面向都不相同,就拿這兩天我協助最多的Z來說,見到他總是帶著一頂白色軟質安全帽,問志工姐姐他為何要這樣裝扮?她說因為孩子會不時打頭自殘,所以戴著帽子保護。

果真在見到他"醒著"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或者是"需要"?不時的往自己的頭或拍或打或搥,力道都不小,不然則是用著他那小小的頭往椅子下鑽去。這景象,任誰看了都為他心疼難受,但他沒有語言,說不出哪裡難受、哪裡不舒服,所以只好不停的用這個動作來表示自己的不習慣(新環境、離開媽媽)、討厭(遵從指令做事情、坐著上課),以及不停發出的嗯嗯聲。

第一天,他沒有做任何事,不吃一口飯,水喝的很少,總是坐在地板上,頭躲藏在椅子下。志工姐姐很擔心,但媽媽說Z在家裡飯吃的很多,學校老師則反應他不吃東西,這樣迥然不同的表現,讓人很懷疑該不該要求他吃飯?

第二天,我幫著志工姐姐在吃飯時間要求他吃一點食物,哪怕只是一口也好,當然也與他在鑽洞、打頭中比著堅持度,這一天花了三十分鐘,終於吃下一口食物。

第三天,午餐一樣很掙扎,這次進步了,只花了二十分鐘,但是情緒始終不好,打頭的情形一直持續,不知道他為何這樣激動的情況下,我做了一個舉動:他打一下頭,我就在那個位置幫他搓一搓、抓一抓,剛開始他被我這舉動嚇到,抬頭看了看我又繼續打頭。
接下來我索性把他的"安全帽"摘掉(懷疑他是因為戴著安全帽,打了不會痛,所以會一直持續這個動作),他來搶我們就把帽子藏起來(或許是不習慣沒戴帽子吧),然後大方又有些出力的幫他搓揉被他打的位置,一邊假裝自己是他說著:真討厭,為什麼要我做這些事;戴帽子很熱耶;頭好癢喔,抓 一抓;我今天很累了,很想休息;不要再煩我了.....。一邊和志工姐姐扶著他帶到睡午覺用的軟墊上,讓他側躺下,當然打頭的舉動一直持續著,而我也就一直持續的幫他搓頭按摩,慢慢的,他居然拉著我的左手掌貼在他的眼睛上,我的右手仍不停止動作,另一位姐姐則幫他輕輕撫摸背,大約過了20分鐘,他安穩的睡著了。

其實,即使是沒有口語無法表達的孩子,
也跟我們一般人一樣有相同的需求,
不只在物質、食物、生理需求上,
情感上的需求更加敏感,
只是能真正理解、了解他們的人並不多,
而他們也就被誤會是"沒有感覺""沒有想法"的一群。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當孩子說氣話時


Ray小學三年級遭受同學欺負,
產生嚴重情緒問題,
到後來學校先以轉班緊急處置。
在轉班的那一個月當中,
情緒是慢慢平穩下來了,
但當老師問他關於對方的事情時,
Ray
心懷氣憤的說:「他根本就是魔鬼!

後來老師的解讀竟是:「孩子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一定是父母在他面前有這樣的言論,所以他才會這樣說。」
我們竟因此而背上黑鍋:[養子不教父之過]

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只要他氣憤到情緒無法控制時,
類似:「你去死啦」、
「我要殺死你」、
「可惡」、
「我好想死」.......這一類的"狠話",就會從他口中連珠砲似的冒出來。

剛開始我往往會被他這種極端的言語嚇到,
甚至擔憂到無法睡著,
猜測著他心中的"恨意""委屈"程度有多少,
足以讓他非得要用這麼"嚴重"的字眼來表示。

後來才知道:他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基本上都是不經大腦的,
尤其是對於情緒的表達用語更是少的可憐,
只能以他所學到最嚴厲的形容詞來表現,
所以他說出再狠再奇怪的話,到清醒後都是不記得的。
我試過幫孩子錄音下來,聽到錄音內容連他自己都很驚訝:「這是我嗎?
問他為什麼這樣說?他自己也不知道。

我也在一次次孩子的情緒火山爆發完冷靜之後跟他釐清真實想法,
也讓他知道:「我可以理解你因為情緒極度糟糕,所以用語強烈,但當你說這種字眼時,旁人聽到會很受驚嚇的,特別是說到""這個字,會讓不知情的人非常緊張,只好寸步不離的跟著你,以防你做傻事。我想你希望的是==>生氣時可以有冷靜獨處的機會,但說出這樣的言語,就會讓你的希望落空。」。
漸漸的,他就不再使用這樣嚇人的言語了。

所以各位亞斯的父母,
對於亞斯孩子的氣話請保持淡定,
他們的氣話就只是氣話而已,
聽聽就好,當然,
也是要趁此機會教他使用其他替代的形容詞,
當孩子的語彙變多了之後,
就更能確切的表達真實的想法,
達到溝通的目的。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關於選擇學校的建議

Olivia Chiang:一直在考慮如何回答你的問題(以下請原諒我雞婆)

現實是:學校和老師一定不如我們懂自己的孩子,而且外界對於AS的認識和了解永遠趕不上我們的需求。

所以要找到什麼學校適合孩子的,很難說,只能說盡量找有特教資源、學校有開過這些研習課程、學校成員願意出來參加特教研習甚至先前有過"前輩"讀這學校的...........有越多交集越好,但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

先前我去上各種特教研習課程遇到某國小的特教組長,我當然也很感動於他們願意出來上課(因為這種場合要遇到學校的老師實在很不容易),那位很有心的特教組長老實告訴我:其實學校裡的輔導主任、特教組長根本都不懂特教,他們也只是去修了三個特教學分就坐上這個位置,所以自覺很需要學習。

SO~~~妳知道為什麼有時候跟校方根本溝通不來的原因了吧?更不用說是沒修過特教學的普通老師了,什麼都不懂,臨時要接這樣的特殊孩子,想當然只有害怕而已。

而且就算學校夠友善、輔導室願意協助、資源班老師很好,但最重點是那位班導師,孩子最多的時間還是在普通班裡,跟那一群孩子的相處,才是問題。

那到底什麼樣的老師適合我的孩子?沒有人知道,因為AS孩子每個都不同,只能碰運氣:這個老師是不是有耐心、是不是願意包容、還有班級經營能力如何?其實學校也無法幫我們完全安排妥當。

重要的是:孩子有狀況時(這是好的,有狀況就是成長的契機),老師能不能溝通,願不願意與我們攜手合作,當然不是把孩子丟給老師,(我們也要體諒老師還有班上二十多個孩子,有二十多種狀況要處理)讓老師知道我們願意協助一起想方法解決,老師才不會慌亂,甚至視我們的孩子為燙手山芋。

要是真的適應不來,又剛好遇到不肯溝通不願改變的老師,那也只好轉學,換個環境重新開始,對孩子未嘗不是一種機會,讓他稍稍喘口氣,再多學一點裝備,再來面對環境。

我的孩子也在小三時歷經很嚴重的狀況,在原校無法好好溝通解決,也是有絕望無助的時候,在與學校溝通"糾纏了"半年多之後,最後選擇轉學,給我們全家人"喘息"的機會,也放過學校(當他們實在無能為力時,再要求也沒用)。當時看醫師諮詢意見,以我的孩子當時的狀況,比較適合小學校(單純、比較安靜,當然還有作業少),所以選擇學區內比較小形的學校。雖然學校一樣對AS沒經驗,但剛好遇到處事公正的老師,一路這樣走過來,不能說從此高枕無憂,但他有在持續進步中,這樣就很感謝學校和老師了。

所以Olivia Chiang:不要擔憂這麼多,選擇好你想讓孩子去的地方(當然也要考慮到長期接送問題),有問題一起和孩子還有學校一起想方法面對,請相信:每一次的問題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對我們是,對學校也是。

P.S:我也感謝當初陪我們一起想辦法走過來的"台中市自閉症協進會"的黃穎峰醫師(黃爸爸)。

轉貼好友En-Ju Ti的文章:

(你極目四望, 但願能看見誰的痕跡...)
多麼希望有仙女從清澈的泉水裡娉婷站起來, 跟你說, 沒有問題的, 他長大會變成一個像銀斧頭一樣, 第二懂事的小孩喔!
成為木柴也沒有關係, 只要讓你知道, "他會變成什麼樣子", 就可以了.
當然並沒有仙女, 也沒有奇蹟, 你帶著小孩站穩, 舉目四望, 盡你可能找到安身的指引. 你上課, 聽演講, 在知識中翻揀, 恐怕自己錯失哪個可能有用的治療方式, 你閱讀, 找資料, 想找到一個符合的故事可以依循, 指引你往哪裡去, 結局不用有花香, 不必有歡欣收割的淚水, 只要能大致保證你的孩子不會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在不知道什麼地方孤單老去, 就可以, 你將找到的故事收好, 帶在身邊時時溫習, 提醒自己不忘記.
你且重拾年輕時柔軟的心, 盡力讓大家公平看見你的孩子, 那愛著他的, 漸漸會改變世界, 你這樣希望著.

(你無法回頭, 望一眼也許變成鹽柱...) 
很久以來, 你不知道自己還能有這樣的毅力...
無所謂寒暑, 大雨照樣出門, 帶小孩去上治療課.
打聽到好老師, 確定是好老師, 不畏路途遙遠, 塞車照樣出門, 而且提早一個小時動身以免遲到.
遇見不認識但孩子與你家小孩類似的家長, 不顧可能的尷尬, 上前詢問, 希望能得到一些也許珍貴的建議, 並發現對方看著你的眼神, 讓你好放心.
你再難不動容的面對過去, 面對你跟小孩一起勇敢走過的路, 於是你謹記大難來時在哪裡聽到的話, 不再回頭, 不要眷戀, 你拉好孩子溫暖的手, 但願能把握住現在.

(因為那漸漸長大的孩子...)
是不能等待的.

不存在的針

轉貼朋友分享:
酪梨壽司分享的一段話:「自己開心,別人說的都是一陣風,吹吹也許會覺得有點涼,但忍一忍就過了;自己不開心,別人說什麼就像一支無形的針,插哪裡哪裡就痛的受不了,可是卻忘記針其實不曾存在,自己白白痛一場。」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孩子你慢慢走


五月三十日
星期六的下午上完畫畫課,已經四點了,
Ray說同學下午會在學校聚集練習籃球(最近要舉行班際籃球比賽),
他想去參加。

這星期歷經了他從不被列為候補球員,
到班長去請求老師讓他當半正式半候補球員,
心情起起伏伏像搭雲霄飛車一般,
我想他提出這個要求是希望自己能練習好,
到時候可以為班上盡一點力,
讓大家不後悔選了自己當選手,
於是全家人一起開車把他送到學校去跟同學一起練球。


看著他個頭還是最小的一個,
球技也還是不好,
但同學已經會把球傳給他,
讓他有摸到球的機會,
即便他傳球時沒看著隊友把球傳出界了,
也沒人怪他或者出聲音,這樣我就很感動了。

拔拔問:你要怎麼回家? 我們來接你嗎?
Ray說:我自己走路回家。
笑話!
自己走路回家?那至少要走半個小時耶!
而且要過車子超多的五權路、向上路和美村路,一想到我就搖頭,
還是給錢搭公車好了,這是為母的忍受極限。

給了Ray$25,他說五點半結束,
我上車告訴拔拔我們兩個的決議,
拔拔說:你放心嗎?
不放心!但是也要學會放手,
這班公車我已經帶他搭過好幾次了,
就相信他吧!(雖然我的腦海裡已經閃過:搭錯車、拿錢時錢掉了、過站忘記下車....無數個畫面)

如果到六點他還沒到家的話再出來找人吧!
拔拔繼續潑我冷水:到哪去找?
在家裡緊盯著時間的我,
一到5:30就跟Ruby說:哥哥現在應該已經要搭公車回家了(神經開始緊張.....)
一直到5:50電鈴聲響起,對講機裡傳來:"拔拔我回來了"的聲音,
一顆高懸的心才放下。

兒子進門的第一件事是抱抱他,恭喜他"自我挑戰成功",
滿頭大汗滿臉通紅的他委屈的說:"可是公車沒有報到哪裡了,害我坐過站,才趕快下車跑回家。"

兒子啊 !過站沒關係,你知道回家的路就夠了,
媽媽還是要恭喜你!歡迎你回家!

龍應台的"目送"裡寫著這段話: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告訴妳:不必追。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ABA家長班結業感言

雖然這已經是第二次上aba家長班了,但卻有不同的收穫 。
 
澐媽上課的方式兼具理論和實務經驗,雖然多是經驗分享,
聽她笑談自己一路的經驗和辛酸血淚史,格外多了一份心酸。 

看著澐媽讓我們相信自己儘管做的不好,但還是有機會像澐媽這樣成功,
還可以給別人鼓勵和幫助(我認識澐媽就是在aba初階的那堂家長分享時)。
比起艱深枯燥的理論來,少了那份要按表操課的壓力,
也更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得到,只要有心願意改變就好。 

我自己在這次課程中最大的獲得,是得以重新檢視了解孩子的核心困難, 
讓自己有更大的包容力,也開始思考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是未來可以面對社會的勇氣和生存的能力 。
這樣一想,有很多事情就可以放下了,
像是學校的作業和成績,不要對孩子太過要求完美或高分, 
放過他也放過自己,壓力就少了很多, 對於親子之間的相處有很大的改善。 


也學到和孩子聊天的方式,其實我不太會跟人聊天, 
跟其他人的談話大多是有目的或有功能性的, 
譬如有疑問問完得到答案,這段對話就結束了; 
或者是工作上的需要,像是詢問客戶的資料或需求, 
很難可以跟別人聊八卦或者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瑣事(在別人眼裡我大概是個無趣的人)。 


上課澐媽舉例和孩子玩天空中有什麼? 
這個遊戲我和兩個孩子玩了好多次,他們也很愛, 到後來都有超過20個答案了。 


還有接龍,但是Ruby和Ray年紀差太多, 
反應和認知都比較吃虧,常常是一個題目哥哥一下子就說了好多個答案,讓Ruby非常挫折,通常都玩到後來不了了之 (澐媽說這樣可以培養挫折忍受力)。 


還有同理心這個部份,我也是感覺遲鈍的, 
雖然我可以知道這個時候他受到挫折,但我卻沒辦法代替他說出"我xxx", 
也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挫折要哭鬧這麼久才能過去?(我遇到挫折都是讓自己轉念或者讓自己不去在意)
澐媽說我大概是以前都逃避面對挫折,忽略它就當它過去了(只是假裝堅強,但這一關並未過去), 
所以在孩子身上顯現這個問題,逼我不得不學習去面對,
以為把魔鬼從自己的花園趕出去了,結果魔鬼就在孩子的花園裡出現。 


這大概就是上帝給我們這個機會,在孩子身上顯現我們該學習的功課吧! 


其實我要感謝Ray來當我的孩子, 
因為有他, 
從他身上得到不同的人生歷練, 
也可以修正許多缺憾, 
能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人生, 
勇於面對並接受許多的不圓滿。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感想

5/3帶Ray一起看了一閃一閃亮晶晶,
片中的主角除了20歲的柏毅之外, 都是Ray認識的朋友(一起上過課、見過面、堆過大積木, 我稱之為朋友,但在Ray的標準裡還只算是"認識的人"而已) 。

雖然在進電影院前我誇張的準備了兩包面紙和一條毛巾, 深怕自己哭到眼淚鼻涕擦不完,
但或許是之前看過太多次預告片, 可以哭的地方都哭過了;
也或許是前一天在戲劇治療課程中得到團體治療的效果, 我居然只哭了兩次。 

一次在柏毅的哥哥出現說的那段話,
另一次是明澐媽媽和明澐的姐姐宛玲談到手足適應的情況時, 揪起了我心中對妹妹Ruby的擔憂。
是啊!當父母的如何做到公平?
當手足中有一個有特別需要時, 另一個就要被犧牲, 永遠排在第二位, 
不管在金錢上或是心中重視的程度上,
但父母卻別無選擇, 只能在心中帶著對其他孩子的虧欠終其一生。 
我想:如果講來有一天Ruby跟我抗議時, 
我也只能這樣告訴她:如果妳有相同的需要時, 我也會以同樣的心來對妳。 
誰需要的多誰又要的少, 公平其實是很難放在一個天平上衡量的。 


看到片尾讓我覺得沉重的是:每個有這樣孩子的家庭都有著沉重的經濟壓力
(說句白一點的話:這些孩子是要"靠錢堆出來的) ,
尤其是父母當中須要有一個人全心陪伴孩子, 而孩子的療育又必須長期持續甚至到終身時, 那壓力是重到像背著呼吸器一樣難以負擔的。 


倒是Ray看著相識的人在影片中, 
做著跟自己相似的舉動、 有著相同的喜好和執著, 邊看電影邊發出讚嘆聲, 
時而誇張大笑、 有時沉默思考、 也有問不完的問題, 
還會認同小澄的那個蜘蛛有八個眼睛的答案, Ray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著跟自己一樣的人。


看到明澐、宇謙和小澄桃園三結義時, 發出羨慕的聲音~好好喔!(他也很迷三國演義) 
當明澐和宇謙因為划船而斷交時, 他的心裡有些小小期待, 
因而他們兩個合好時, Ray竟說:好可惜喔! 
原來他期待可以加入的機會又沒有了。 


平時裝酷不想交朋友的外表下, 隱藏的是很想有朋友卻苦於沒有技巧而屢屢失望的痛。 


我說:不一定要解散你才可以跟他們做朋友,三兄弟也可以成為四兄弟呀, 
或者你也可以跟其他朋友組三兄弟啊! 
Ray像獲得一支打開大門的鑰匙開心的說:對喔! 
其實他也是非常渴望朋友的, 只是因為找不到進入的鑰匙, 
才只好假裝堅強告訴自己不需要朋友。